怎么下载歌词和谱子(流行歌曲简谱100首)

2022-02-10 08:55:12 投诉/举报

这我相信,我们都是这样起步的。当我们喜爱唱歌,并能唱好多歌时,并不是先从会看谱子开始的。

不识字也一样唱好歌。我认识的漂亮英俊的小帅哥李云,就是小学都没有读完。他在卡拉ok厅唱歌,一唱就是十几首。他的家乡是安徽,他还会唱黄梅戏。说他不识字,他的同事们都不信。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,他会唱的歌都是听会的。我们到部队教唱歌曲,发现相当多的青年战士不识谱子。这样就往往造成了一首歌曲容易唱错的地方,大家全都一样错。这个连队怎么样唱错,那个连队也怎么样唱错。

现在许多喜爱唱歌的朋友烦看谱子,只想唱着抒发感情,心情愉快就得了,还看什么谱子,学习都学烦了。这是一种厌学的心理。

前面我讲了,听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,但决不是只靠听歌就可以不用看谱子。不看谱子的听,只能是一种粗线条的听。就是听歌唱家演唱,他也不会把谱子唱得完全准确。不是说歌唱家唱得不对,而是歌唱家唱出的歌曲,是经过他本人二度创作的,与作曲家原谱是有不同的。学唱歌,只有一面听歌一面对照着看谱子,才是可取的好方法。另外,多看谱子对提高试唱能力是有必要的。也许,看第一首新歌的谱子时,你还不会尝到什么甜头,看上几首后,你就会觉得,在看谱子的过程中,既可以选择出自己喜爱的歌曲,又可以开阔视野,丰富头脑。如此坚持下去,每日一歌,或每星期一首歌的看下去,音乐修养和艺术思维也都会随之提高。

学会看谱子并不难

简谱我们大家都认识,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的世界通用的记谱方法。所以,我国的歌曲,一般都采用简谱记谱方式。认识了简谱,并非就会视唱新歌。为什么?关键在于视唱准确。

视唱新歌唱不准,只能是说明唱得少,多唱就会唱得准。

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,易读易记。七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,表示音的相对高度的排列。另外,简谱易于视唱,是属于首调唱法,唱起来调性感强,不易跑调。学生学会了,就一通百通,改调也非常容易。

在上乐理大课的时候,我发现,音阶唱的不准,为什么不准?主要是音阶概念不够明确,这是一;唱得少,声音缺乏控制,这是二;没有键盘乐常识,这是三。

音有基本音和变化音两种。钢琴;电子琴或手风琴上白键子所发出来的声音,就是基本音。

基本音是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阶。即;音阶:1234567唱名:dO ra mi fa s01 1a xi音名:CDEFGAB变化音在基本音的左上方加上一个小小的变化符号。

例如:#杆:#4bB:b7两个音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,就叫音程。音程是用级数和音数来说明的,两者缺一不可(级数也叫度数)所谓音数,那就是音程中所包含的半音或全音的数目。音程的音数是用分数、整数和带分数来标记的,

如:1到1是纯1度;1到2是大2度

1到3是大3度 2到3是大2度

1到4是纯4度 3到4是小2度(音数为1/2)

1到5是纯5度 4到5是大2度 1到6是大6度 5到6是大2度 1到7是小7度 6到7是大2度 1到i是纯8度 7到i是小2度

小2度的音数为1/2,也叫半音。

大2度的音数为1,也叫全音。

3到4、7到i是半音音程关系。

唱歌

不熟悉音程的人,在唱音阶的时候,容易把3到4成全音。这样一来,音阶就没法唱准了。还有7到i也是半音。要记住:基本音1234567,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。

反复多唱几次,把它们的唱名、音高唱准。

每天只要用一刻钟的时间练习视唱。先学习简谱,普及歌曲大多数都有简谱歌片。进一步还要学习五线谱。好多艺术歌曲或钢琴配伴奏歌曲,都是用五线谱记谱的。

学习唱歌一要有热心,二要有耐心,三要有恒心。莎士比亚说:“无知是上帝的咒言,知识是飞向天堂的翅膀。”学习唱歌也要勤动笔。许多专业歌唱演员,都没能做到这一点。写什么?要写声音概念上的认识,写看谱作品分析,写对歌曲音乐形象的理解,写对歌曲表达从内容等等的看法,写新谱子的案头分析,写老谱子的经验整理……

你会发现,在学习歌唱方面,自己的理解力、想象力是多么的与众不同。多练、多看、多写,发掘了你的潜能,会使你从不会唱歌,到能随心所欲地唱歌。到一定阶段还会产生飞跃、升华,成为受人欢迎的好歌手。

在上世纪60年代,美国卡耐基-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赫伯特·西蒙(Herbert Simon,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)和威廉·蔡斯(William Chase),试图通过研究专家的记忆局限性来更好地洞察专家的记忆能力。

按照德赫罗特的研究思路,他们请各个级别的棋手重建曾被人动过的棋局。不过这盘棋局不是大师对弈后的残局,而是一盘乱摆的棋局。在重建这盘随机棋局时,棋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。

这证明,象棋运动中的特异性记忆不只取决于象棋这项运动,还取决于棋局的类型。这些实验验证了早期的研究结果,有力地证明了能力的非通用性,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能力。早在一个世纪前,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·桑代克(Edward Thorndike)就首先提出了上述理论。当时他指出,拉丁语说得好不等于英语水平高,几何证明也不能教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。运动健将不等于运动全能。同理可证:学会视唱乐谱不一定要有高深的文化水平。

1956年,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·米勒(George Miler)曾发表过一篇著名的论文——《非凡的数字7±2》。米勒在论文中指出,人的记忆有一定的限度,每次只能处理5~9条信息。西蒙强调说,通过把不同层次的信息构建成一个一个模块,大师就能突破记忆的极限。通过这种方法,他们会去捕捉5~9个模块,而不是5~9个具体细节。以(我和你心连心,同住地球村。)这首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曲为例。歌里的信息模块数取决于听者对歌词与乐谱的熟悉程度。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,这句歌词是一个非常大的模块——奥运歌曲的一部分;对于懂汉语却不懂歌曲的人,这就是一个一句话的完整模块;对于记得英语单词却不明白含义的人,这句话是几个单词模块;而对于认得字母,却不认识单词的人,这句词就是几个字母模块!

在歌唱新手和指挥大师之间就能清楚地看到这种差别。假如有一个音乐总谱放在面前,歌唱新手和大师会怎么处理其中的信息呢?新手满眼都是音符,而谱子又有高音谱表、低音谱表等多种记法,因此他获取的信息模块远多于15-20个。那么指挥大师呢?他会将乐谱整体化,然后把总谱分割成5~6个模块,这样记起来不就轻松多了!根据获取一个新的记忆模块所花掉的时间,以及普通歌手成长为大师级选手所需要的时间,西蒙估算出了大师的大脑中存储的信息模块数:5万~10万个!就像我们听几个字就能背出一首古诗一样,大师只要看一眼乐谱,就能从记忆中提取出相应的信息模块。

训练有素的乐手在背谱的情况下,能以几乎正常的水平演奏。

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要求,学习歌唱一定要学会看歌谱!不然,有新创作的歌曲要你首唱的话,就会尴尬了。你看一下,那个歌星还是歌唱家,没有自己的首唱歌曲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