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乐谱五音是什么

2022-01-10 10:41:26 投诉/举报

古代的五音为宫、商、角、羽、徵,也有说“五音”为:唇、舌、齿、鼻、喉。唐代时用“合、四、乙、尺、工”。古中乐的“五音”相当于do、re、mi、sol、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“fa”和“si”。

五音主要有以下几种叫法:

“五音”:唇、舌、齿、鼻、喉(张炎《词源》)

"五声”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(《周礼·春官》) 。最早的“宫商角徵羽”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,在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,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“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”五个音的科学办法,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“三分损益法”。


“五声”指阳平、阴平、上、去、入(王仲闻《李清照集校注》)。​

唱歌时,有人唱得不搭调,常常走音,把握不住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七个唱名,唱歌变成绝无优美旋律可言的“念歌”或“喊歌”了。

五音不全不仅仅指的是某些人对于音乐感的缺乏,而且还指一些人在吐字发音方面存在的缺陷,尤其是在中国民族演艺艺术圈子里,经常会说某些人因为“五音不全”而不适合学习这门艺术,但是这个“五音不全”不是“宫商角徵羽”这五音的乐感缺失,而是“唇齿鼻喉舌”这五个发音部位的机能不健全。比如有些人对于牛--刘这两个字的读音不能区分,把“刘”读成“牛”,把“男女”读成“褴褛”,就是舌音和鼻音机能缺失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