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?孤独症有哪些表现?

时间:2022-01-15 11:36:15 投诉/举报

今天是“世界孤独症关注日”,在中国,每100个儿童就有一个患有孤独症。可以说,孤独症已不是罕见病,我们都有必要关注孤独症。因此,为了让大家对孤独症有一定的了解,下面笔者就来说说孤独症。

 

一、什么是孤独症?

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,以社会交往障碍(如不合群、不会主动交朋友和小伙伴们一起玩)、沟通交流障碍(包括言语交流障碍和非言语交流障碍)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(如反复无目的性跑来跑去,开关抽屉、排列物品,对某些玩具和活动特别着迷)为主要特征。

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,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,是广泛性发育障碍(PDD)的代表疾病,PDD包括孤独性障碍、阿斯伯格综合征、Rett综合征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及不能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。其中,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较为常见。(ps:自闭症主要被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地区和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使用,多被媒体混用)

据相关报道,目前我国孤独症患病率为0.014%,但考虑到限于调查人群、检测方法、筛查及诊断工具等因素影响,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显然是被低估的。孤独症的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,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,城市与农村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无明显差异。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,约2/3的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发病,约1/3的孩子经历1~2年正常发育后出现倒退,并开始出现孤独症症状。

二、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?

过去有些人认为孩子得了孤独症,是因为陪伴少而导致的,但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了,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,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。目前医学上对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,但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(遗传和环境)的交互作用,尤其是新生突变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要原因,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。高龄父母、孕期感染、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。此外,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。需要说明的是,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,但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存在心理问题,如认知、情绪和行为问题;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;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

三、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?

如果你看过《海洋天堂》、《雨人》或某些关于孤独症的电视节目,你可能认为你对孤独症患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。但实际上孤独症患者各有不同,程度有轻有重。有些患者可能很聪明,说话滔滔不绝,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心智迟钝,甚至无法言语。在医学上将这种不同患者之间差异很大的障碍称为“谱系障碍”。在这个谱系中,患者典型的表现有: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障碍、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,并强迫性地保持生活环境和方式等

四、作为爸爸妈妈,如何尽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孤独症倾向?

如果观察孩子存在以下情况,请家长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孤独症评估,早诊断、早干预、早康复。

1、孩子6个月时:没有灿烂的笑容或高兴的表情;

2、孩子9个月时:没有和周围产生互动的声音、笑容或面部表情;

3、孩子12个月时: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;

4、孩子12个月时:没有婴儿语;

5、孩子12个月时,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,比如指东西、让别人看一个东西、伸手去拿东西或招手;

6、孩子1岁4个月时:没有语言;

7、孩子2岁时:没有意义的两字短语(模仿别人或者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)

8、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倒退(本来会说话,现在话语减少,甚至完全不会说话)

需要说明的是,符合孤独症的表现,并意味着得了孤独症,由于儿童的言语、情感及行为表现往往不同于成年人,有一定的儿童期特点,而且有一部分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与孤独症有类似的临床表现,往往难于鉴别。

五、孩子得了孤独症,该怎么办?

孤独症的诊断通常是终身的,其治疗一般以非药物治疗为主,药物治疗为辅,两者相辅相成的综合治疗。一般来说,8岁前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,其中,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。年龄越小,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,所以早发现、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。孤独症治疗的原则有:

1、早发现、早治疗;

2、促进家庭参与,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;

3、坚持非药物治疗为主,药物治疗为辅,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;

4、治疗方案应个体化、结构化和系统化;

5、治疗、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,预防其他疾病;

6、坚持治疗,持之以恒(基本训练是两年以上)

需要说明的是,目前,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或其他一蹴而就的治疗方法,康复教育与行为干预仍是主流的干预措施,切勿病急乱投医,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。

六、我们如何帮助孤独症人士?

作为陌生人,看到孤独症儿童时,根据情况可以作出不同反应。如果他们主动和你打招呼,我们可以点头微笑做出回应;如果他们出现不恰当的行为,我们可以忽略,不要给家长乱出主意,有时忽视也是一种包容和接受。此外,不歧视、不嘲笑孤独症患儿,让我们一起携手,用爱心点亮孤独症儿童的心灯,用行动带动全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