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?

时间:2022-04-12 11:34:29 投诉/举报

座落在西安临潼区西杨村的秦始皇陵兵马俑,已尘封于地下两千多年,且不说其规模的宏大让人惊叹不已,仅从研究的角度出发,诸如无论从雕塑艺术的角度,陶器烧制的工艺角度,秦代车同轨的实物研究角度,先秦行兵布阵的军事研究角度等等,它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,因此,兵马俑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的第八奇迹。

有趣的是,兵马俑是奇迹,而兵马俑的发现,又何偿不是奇迹?

未发现兵马俑前的西杨村,虽距古都西安不远,却是贫穷落后的叫人吃惊。自古风调雨顺的八百里秦川,不知从何时起,雨越来越少,旱象越来越重,如今,常常是一年有七、八个月难见一场透雨。微风稍起,便有尘土漫天。主要是靠种庄稼过日子的西杨村人,缺水啊!

老天爷不下雨,要水,就只有打井。西杨村人决定打井,而且,就决定在村边那块荒地上打井。

这真是块荒地,荒得出奇的荒地。村里人记得,从祖祖的祖祖辈起,这块地就寸草不生,夹在四周能长庄稼的地中,特别刺眼,就像癞子头上的癞巴。于是,这块荒地也就成了村里的坟地。找一块不占熟土的地方打井,就打在这块荒地上吧。

西杨村的人是贫穷的,西杨村的人更是迷信的:到坟地上去打井,不吉利。

不吉利的活,聪明人不愿去干。于是,老实巴交的杨志发,和七、八个和他一样老实巴交的人,便被指派去干这活。这是上个世纪1974年的事。

果真是不吉利。打到五、六米深,没见着水,倒打出了人头。现在我们知道,这就是发现奇迹了,但当时西杨村人的看法是,杨志发打出鬼来了!

和杨志发一道打井的村民,丢下工具一溜烟跑回了家。当过兵的杨志发胆子虽然大一些,但也止不住心咚咚地急跳。没参与打井的西杨村人可不依杨志发了,杨志发打出了鬼,那他就是一个不干净的人;不干净的人将会给村里带来晦气。

杨志发和他的家人,刹那间被西杨村的乡亲们打人了另册。没人再搭理他们,没人敢接近他们,他们一家仿佛都得了严重的传染病。

幸好杨志发当过兵。他虽然不知道他打出的是什么,但他相信那决不是鬼。于是,他壮着胆子,找了块布,将头包着送到了县里。

杨志发当然没有想到,他也就把两千多年前的世界奇迹,送到了今人的面前。

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排列整齐、威风凛凛的兵马俑,自然是专家们精心修复的成果。据专家们考证,制作兵马俑的工匠(我想应称作大师)们,是互相兼作模特的。已经复原的兵马俑们,高者一米八几,矮者一米六余,无不如真人般栩栩如生,且人数众多但决没有面目相同的。一号坑内的兵马俑,作战阵排列。最前三排成横队排列未披铠甲的勇士,相当于现今的敢死队,后面成纵队排列披得有铠甲的,那就是作战的主力军了。兵马俑皆用陶土烧制而成,腿实身空。如此厚薄不一的陶土制品如何掌握火候,据说至今也还是个迷。

兵马俑开始发掘了,发现者杨志发的日子也更难过了。西杨村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兵马俑,但认定挖出了那么多的鬼人来,决不会是什么好事。这都是杨志发造的孽。白跟,冷语,甚至夹杂着恐惧的赌咒。杨志发和他的家人们再也承受不住了,惹不起,躲吧。他们一家灰溜溜地搬出村子,在远离村子的一块荒地上胡乱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。

发掘的成果叫专家们激动不已。历史、军事、科技、艺术诸般价值,高得让人难以估计。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,这绝对是世界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。当然,这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。

而申报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手续:发现者的签名。

申报者们几经周折才找到了被打入另册的杨志发,杨志发却不敢承认。他怕够了。申报人员一而再,再而三地向他解释,这不是错,这是功,是大功。幸而当过兵的杨志发知道什么叫功。他半信半疑地问:真是功么?

真是功。

那好,给我个奖状吧。

杨志发要奖状,只是想要个证明,证明他不是一个带来晦气的人。

得了奖状的杨志发答应签字了,然而,他是个百分之百的文盲,写不了自己的名字。申报人员只好写好后叫他依样画葫芦,总算画得像那么一回事,这才申报了上去。

同时,上面决定修建兵马俑博物馆,以建成一处旅游地,西杨村的人要搬迁。西杨村的人这才如梦初醒。西杨村的人是贫穷的,西杨村的人也是聪明的,他们太知道什么叫旅游,太知道旅游的价值了。他们就曾眼睁睁地看着距西杨村不远的华清池,每天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往那里送钞票,华清池的农家们,哪家哪户不富得流油呢?

西杨村的人突然间看见了自己明天的日子,于是,震天的鞭炮响起来了,鲜红的对联贴出来了。甚至有联曰:翻身不忘共产党,致富全靠秦始皇,横批则是:感谢老杨!

秦始皇兵马俑果真成了一处旅游胜地。如今已建成了一号坑、二号坑、三号坑展厅。据说,这也只是已探明的兵马俑的冰山一角。但至少是目前不再发掘了。原因很多,原因之一是修复难。按一号坑的修复进度,要修复已探知的兵马俑,至少需要两百年。还有很多保存上的问题也未解决。

世界各地的游客果然是蜂拥而至。日进斗金本是中国人,或者至少是不少中国人的一大理想,但显然已不足用来形容兵马俑博物馆的收入。有人说他们现在是日进数百万元,有人说他们年收入达几百个亿,一句话,西杨村人需打井取水救灾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。

当然,兵马俑的发现者杨志发和他的伙计们,不仅不再受白眼,在申报成功后还得了奖励,多少不详,因当时农村还在实行工分制,大概是每人得了五个工分吧。

杨志发还是满足的,他就满足于人们不再白眼看他。他本以为和兵马俑的交道可以了矣,因为人们来此,自然是来看兵马俑的,和他还有什么关系呢?然而克林顿,这位美国前总统,他在总统任上首次访华时,第一站是西安。当人们按惯例准备安排他首先参观兵马俑时,他却提出了一个要求:要先拜访兵马俑的发现者杨志发。

杨志发是否由此进的兵马俑博物馆,不得而知,但现在他确实是成了博物馆里拿工资吃饭的一员。他的主要工作是:签名,还兼陪客人照相。书法家专门为他设计了签名,他经过一番磨练,如今的杨志发三字,已写得是“龙抬头,九连环,凤摆尾”了。博物馆辟了一间屋子,专售介绍兵马俑乃至介绍陕西各景点的精装书。进门的左侧置一长桌,衣着整洁且已发福的杨志发(如今要称先生了)安坐桌后,悠悠然吸着卷烟,一年轻的工作员侍于身侧,有客买了书需签名者,由工作员接过,打开,放在他的桌上。他或息了烟,或将烟置于烟灰缸上,拉开抽屉,取出签字笔,拧开笔帽,左手按住书,稍一凝神,右手一番龙飞凤舞,杨志发三字便跃然纸上。

得到签字的人都兴奋。讲解员说,有国外要人盛赞这三字书法。

兵马俑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,杨志发,则在向吉尼斯世界纪录挺进。当地人说,他现在至少拥有了世界级的三个最:和世界国家级领导人合影最多的人;签名最多的人;以拿笔为主要工作却又是识字最少的人。看到不时出现排队等候杨志发先生签字的阵势,信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