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?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

时间:2022-04-23 12:39:49 投诉/举报

本文改编自罗辑思维第300期。

之前的绝大部分题目,都没有主张,只谈解释。这个原则,越到后来越清晰,也越坚持。

“没有主张,只谈解释”,是什么意思呢?

就是面对一个问题,我不说那些主张性的观点,比如政府是不是应该怎样啊,你这么做是对是错啊,谁是好人还是坏蛋啊。这些话题,我不讨论,不评论。

我更关心的是,面对一个现象,我们有没有不同的解释,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?所以,我提供的从来不是结论,而是一种可能成立的解释。

那有人会这样说,这不是只空谈不实践吗?

其实恰恰相反,关心别人怎么做才是空谈。关心对世界不同角度的解释,才会落实到实践中。只不过,那不是别人的实践,而是自己的实践,这是我学习和做节目的真正着眼点。为什么这么说?

中国文化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叫“中庸”,但这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个概念。很多人都以为,“中庸”是和稀泥,是没原则,是当好好先生。

其实,中国儒家恰恰把那种表面上的好好先生,但是没有道德原则的人称之为“乡愿”。儒家最痛恨这种人,孔子不是说嘛——乡愿,德之贼也。

那“中庸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
原则,是主观世界的事情。而中庸,则是另一个世界的事,就是实践世界。很多人就是因为搞不清这两个世界的区别,不仅误解了“中庸之道”,而且也容易成为一个失败者。

举个例子,我们上驾校学习开车,先学交规,学汽车的机械原理,这都是主观世界的事,你会学到很多原则。但是一旦进了车、上了路,原则的用处就不大了。开车的每一刻,你说是向左打方向盘好,还是向右打方向盘好?都不对,开车实践讲究的是“刚刚好”,不左也不右,这就是中庸。

再比如,经济学有两个大的流派,凯恩斯主义的“国家干预”,和哈耶克的“自由放任”。在主观世界里,在学理上,你可以有自己的偏好,可以坚持自己以为的真理。但是实践中的治国者,不会完全偏向其中任何一种,他会力争在特定的情况下给出“刚刚好”的政策。

实践世界中,每一个具体的事都是这样,写字、做手工、打球、创业等等,都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中,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动态平衡点。所以,如果“中庸”这个词你不喜欢,那就来一句我经常讲的西方名言好了——“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,还能正常行事,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。”这和“中庸”是同一个意思。

你看,主观世界和实践世界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沟,主观世界里有一大堆绝对的原则,客观世界里则只有刚刚好的行动。

我在曾经经过一段话,大意也是这个。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,脑子里的主观世界就已经建成了,什么道理都懂。那余生的任务啥?就是不断地对付那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的情况。

不是说好了人要诚实吗?这是主观世界的原则。可为什么客观世界里,有时候不得不撒谎,而且好像也不算道德瑕疵?

不是说好了法律是追求正义的吗?为什么在实践中,法律追求正义也会计算成本?

不是说好了认真努力、与人为善就会前程似锦吗?为什么我这么努力,可还是混得不够好?听过那句话吧,“听了那么多道理,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”,说的就是这个现象。

这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沟,每时每刻我们都可能掉进去。如果你能爬出来,就是弥合了这条沟,把和我们主观世界不一致的东西,放到自己的身体里自我破碎,然后重建自我。这个过程就叫成长。

所以,一个人成长得越快,岁数越大,就越会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容得下很多复杂的东西。所以查理·芒格在《穷查理宝典》中一再强调“多元思维模型”。

听到这儿,你可能就理解了,为什么开头说,没有主张,只谈解释?

因为越来越多对现象的解释角度,才能帮助你成长,这就是知识服务。作为一个局外人,评论其他人,尤其是评论做具体事的实践者,讲人家的是非对错太容易了,也太廉价了。只是把自己主观世界里已经存在的观念、原则,拿出来挥舞一番而已。自我感觉良好,但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没啥好处。

我自己,求知的目的很清楚,就是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,促进自己的认知升级。让更多的观念和解释角度,它们甚至彼此矛盾,在我的精神世界共存,最后一起来滋养我的实践。

说“实践”这个词有点大,我换个接地气的词——手艺。

一位儿童认知心理学家,王凌轩老师告诉我,中国教育特别重视听觉和视觉的信息输入,也就是阅读和听讲。但是在很多西方国家,还会重视另一种学习,就是“感知觉”的信息输入。

比如在加拿大,一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,会一手木匠活。比如做个小板凳什么的,很正常。这小小年纪为什么要学点没有用的手艺呢?

读书听课,仅仅是丰满我们的主观世界,而“感知觉”训练,也就是学点具体手艺,是时时刻刻实践中庸之道,才会建立和真实世界的关系。

学生做小板凳的过程,道理和原则固然有用,但是更重要的是,你要精确地把握自己的身体,要做到刚刚好,那才能做出好作品。这就是实践世界的美妙。

我就永远不会小看任何做内容的人,我也对任何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的人有足够的尊敬。这些东西反过来,让我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具体,也会塑造我的心性。

这就是手艺的力量。

有一次,我和武志红老师他开会,他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——

真正好的知识,就是穿过了身体的知识。

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!